《面具与乌托邦》:拉美思想与中国对话

娱乐日报 2025-05-05 20:11:54 阅读:1

《面具与乌托邦》:拉美思想与中国对话

今夏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出版了墨西哥思想家萨穆埃尔·拉莫斯的《面具与乌托邦》,系“拉美思想译丛”推出的第一本书。本文系“拉美思想译丛”主编华南师大的滕威与南大西语系的张伟劼做客南京万象书店就拉美思想史与《面具与乌托邦》一书进行的对谈。

《面具与乌托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

为什么中国对拉美思想相对漠视?

滕威:我从读博士的时候就开始讨论这个议题,至今差不多十八年了。我的博士论文《“边境”之南——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9)》2011年由北大出版社出版。最近我们在做一个精装的修订版。

我在《边境之南》当中处理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拉丁美洲文学曾经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一般读者都能熟练地说出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路易斯·博尔赫斯这些其实并不容易记住并说出的名字。那么远的国度那么陌生的文化,获得这样的关注度,这其实不能说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

《“边境”之南——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9)》

拉美思想的多样性

为什么大家重视拉美文学的译介而不重视思想和理论?那是因为我们今天对哲学写作的理解是被西方的哲学史和思想史先定义了的。拉美思想家,如果他们能被承认为思想家的话,他们的写作太不符合整个西方的学院规范和市场规范。

张伟劼:我同意滕老师的观点。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严格来讲算不上是一本思想类著作,这是一本讲拉丁美洲如何被殖民的非虚构作品,但是它又传达了作者的一些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思想。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拉美思想的现实意义

滕威:加莱亚诺去世的时候,我在澎湃上发了一篇纪念文章,回顾了加莱亚诺的作品进入中国的简短历史。我自己是读《丰饶的苦难》知道《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的,后来汪晖老师和刘健芝老师主编的“猫头鹰学术译丛”正式推出了《血管》第一个中译本。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拉美思想的未来

张伟劼:滕老师提到,对于西方学者来说,一些在拉美人看来很重要的思想作品,不知道该归为哪种类型,其实拉莫斯恰恰就在书中批判了这种专业化的趋向。因为在西方现代思想里,他们就是要把一切分门别类,恰恰是一些落后地区的有识之士最早看到了这一趋向的弊端,预见到了人越来越狭隘、日益“专业化”的问题。

墨西哥的民族性格

滕威:其实他比较有见地的不是提出自卑的问题,而是提出自卑是两面的:“越自卑的人越渴望权力”。就是越自卑的人越崇拜强权,就越希望有一天能够站在强权的身边,跟强权称兄道弟,分一杯羹,那样的话他才能不自卑。

聂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