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再获华表奖影帝,王一博陪跑引争议

明星日报 2025-04-29 11:00:14 阅读:2

一、争议核心:张译“二封”实至名归,王一博陪跑意难平

4月27日,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典礼在青岛落下帷幕,张译凭借《三大队》中刑警程兵一角再次斩获“优秀男演员”奖,而王一博则以《热烈》中的街舞少年陈烁遗憾落败。

这一结果引发全网热议:有人盛赞张译“用皱纹演戏”的演技巅峰,也有人为王一博鸣不平,认为他的努力和突破被低估。

争议焦点:张译的“教科书级表演”

在《三大队》中,张译饰演的程兵追凶12年,从意气风发的刑警沦为落魄追凶者,角色跨度极大。尤其是结尾“任务完成”时的无声哭戏,被央视盛赞为“教科书级表演”,甚至有观众直言“连皱纹都在演戏”。

王一博的“流量转型”

王一博在《热烈》中挑战高难度街舞动作,文戏部分也展现出自然流畅的表演。尽管他的舞蹈能力为角色加分,但部分观众认为,评委可能更倾向于张译这类“老戏骨”的深度演绎。

二、华表奖的“双标”逻辑:艺术价值与市场效应的博弈

华表奖作为中国电影政府奖,评选标准素来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性。此次争议背后,折射出行业对“流量演员”的复杂态度。

数据对比

张译的“奖项收割机”体质:他曾凭借《悬崖之上》《鸡毛飞上天》等作品横扫金鸡奖、百花奖、白玉兰奖等,此次二封华表奖后,成为内地首位集齐金鸡、百花、华表的“三料影帝”。

王一博的“商业价值碾压”:近三年主演作品票房累计达58亿,远超张译的34亿,商业代言更是大满贯。

但评委更看重《三大队》的现实意义(改编自真实案件,探讨司法正义),而《热烈》被认为“商业属性太强”。

行业观点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指出:“表演艺术评价本就主观,但两年内同一演员两次获奖,确需更充分的说服机制。”而部分网友质疑:“沈腾、王宝强等实力派未获提名,是否存在‘流量歧视’?”

三、王一博的“破局之路”:从顶流到演员的自我救赎

王一博此次提名本身已创造历史——他是华表奖史上第一个提名影帝的90后演员,也是首位同时有三部作品(《无名》《长空之王》《热烈》)入围优秀故事片的演员。

演技突破细节

《无名》:他饰演的地下工作者隐忍克制,与梁朝伟的对手戏气场十足,日语台词更是惊艳。

《长空之王》带病拍摄零下十多度的翻车戏,用眼神传递试飞员的坚毅,英语台词“Anyone who invades Chinese space will be resolutely shut down!”被赞“荷尔蒙爆棚”。

《热烈》:为贴近角色,他反复练习街舞动作,膝盖淤青仍坚持不用护膝,高潮部分的舞蹈比拼不仅展现技巧,更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绪。

观众票选的“民意”

在华表奖观众票选中,王一博以《维和防暴队》位列榜首,赵丽颖、肖战等流量演员也跻身前列。这显示新生代观众对“流量+实力”演员的认可。

四、华表奖的“青岛时刻”:场地之变背后的行业信号

本届华表奖首次“出京”落地青岛,选址背后暗含深意。作为中国首个“世界电影之都”,青岛已形成覆盖特效制作、虚拟拍摄的完整产业链,《流浪地球2》《封神》等大片均在此取景。

场地选择的象征意义

电影工业化的标杆:青岛东方影都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微米级面部扫描系统,为科幻片提供技术支撑。华表奖在此举办,旨在推动国产电影从“作坊式生产”迈向“精密工业”。

文旅融合的新起点:颁奖期间,青岛推出“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串联《流浪地球》未来之城、《封神》西岐古城等影视地标,拉动文旅消费。

五、流量与实力的终极命题:中国电影需要什么样的标杆?

这场争议本质上是中国电影评价体系的深层矛盾:艺术价值与市场效应该如何平衡?当56岁的惠英红成为首位香港影后,而新生代顶流持续冲击主流奖项,行业需要重新审视“标杆”的定义。

理性声音

对张译的认可:他的表演被评委认为“难度远超以往角色”,尤其是生理缺陷下的心理刻画(如《三大队》中一只眼睛的情绪表达),堪称演员的终极挑战。

对王一博的期待:尽管此次落败,但他的提名被视作“行业传承的信号”。张译在采访中坦言:“我想停下来沉淀自己。”这或许为新生代演员腾出了成长空间。

结语:争议背后的行业启示

华表奖的结果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张译的“二封”证明实力终将被看见,王一博的“遗憾”则提醒我们:流量转型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包容的评价体系。正如惠英红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电影是我的命,我要为中国电影拼300%!”或许,这才是所有电影人该有的态度。